五、臺賬管理信息
(一)臺賬管理表
表5-1 臺賬管理情況表
序號 |
記錄內容 |
是否完整 |
說明 |
1 |
a.排污單位基本信息 再生有色金屬排污單位基本信息應記錄排污單位名稱、生產經營場所地址、行業類別、法定代表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環保投資情況、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文號、竣工環保驗收情況及排污許可證編號等。 b.生產設施基本信息 再生有色 金屬排污單位生產設施基本信息應記錄設施名稱、設施編碼、生產設施規格參數、產品種類等。 c.治理設施基本信息 再生有色金 屬排污單位治理設施基本信息應記錄廢氣治理設施名稱、編號、排氣筒高度、排放口位置、是否安裝在線監測及在線監測指標;廢水治理設施名稱、編號、處理工藝、排放去向、排放規律等。 |
是 |
未生產 |
2 |
再生有色金屬排污單位主要生產設施運行管理信息正常情況應記錄運行狀態、燃料消耗量、產品產量等。 原輔材料應記錄名稱、來源地、種類、用量、有毒有害成分及占比、是否為危險化學品。 燃料信息應記錄種類、用量、成分、熱值、品質。涉及二次能源的需建立能源平衡報表,應填報一次購入能源和二次轉化能源。 非正常情況應記錄起止時間、產品產量、燃料消耗量、事件原因、應對措施、是否報告等。 |
是 |
未生產 |
3 |
再生有色金屬排污單位所在區域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有其他環境管理信息要求的,可根據管理要求增加記錄的內容,記錄頻次依實際生產內容、生產規律等確定。 其他環境管理信息包括無組織廢氣污染防治措施管理維護信息、特殊時段環境管理信息、初期雨水 收集處理情況、固廢收集處理情況等。 |
是 |
未生產 |
4 |
a)廢氣 廢氣污染物排放情況手工監測記錄信息應包括采樣日期、樣品數量、采樣方法、采樣人姓名等采樣信息,并記錄排放口編碼、標況煙氣量、氧含量、污染物項目、許可排放濃度、監測濃度(實測)、監測濃度(折算)、測定方法以及是否超標等信息。若監測結果超標, 應說明超標原因。 b)廢水 廢水污染物排放情況手工監測記錄信息應包括采樣日期、樣品數量、采樣方法、采樣人姓名等采樣信息,并記錄排放口編碼、廢水類型、出口流量、污染物項目、出口濃度、許可排放濃度、測定方法以及是否超 標。若監測結果超標,應說明超標原因。 c)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應按批次記錄收集日期、固體廢物來源、固體廢物名稱、產生量、是否屬于危廢等,并記錄出庫日期、固體廢物去向、處置量以及委托單位名稱等。 d)自動監測運行維護記錄 自動監測運行維護記錄信息應包括自動監測系統運行狀況、系統輔助設備運行狀況、系統校準、校驗工作等;儀器說明書及相關標準規范中規定的其他檢查項目等。 e)監測期間生產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記錄信息 監測期間生產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記錄信息內容分別見本標準 8.1.3 和 8.1.4 部分相關規定。 |
是 |
未生產 |
5 |
再生有色金屬排污單位污染治理設施正常情況運行管理信息應按班次分廢氣、廢水分別記錄設施運行狀態、污染物排放情況、主要藥劑添加情況等。 涉及 DCS/PLC控制系統治理設施記錄原則:要求每周記錄一次,保留彩色曲線圖, 注明生產線編號及各條曲線含義,相同參數使用同一顏色。根據參數的變化區間合理設定參數量程,每臺設備或生產線記錄期內同一參數量程保持不變。對曲線圖中的不同參數進行合理布局,避免重疊。曲線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脫硫曲線應包括負荷、煙氣量、氧含量、總排口 SO2 濃度(實測)、總排口 SO2濃度(折算)、煙氣出口溫度等; 脫硝曲線應包括負荷、煙氣量、氧含量、總排口 NOx濃度(實 |
是 |
未生產 |
(二)小結
未生產 |
六、實際排放情況及達標判定分析
(一)實際排放量信息
表6-1 廢氣排放量
排放口類型 |
排放口編碼 |
排放口名稱 |
污染物 |
許可排放量(噸) |
實際排放量(噸) |
備注 |
||||||||
1季度 |
2季度 |
3季度 |
4季度 |
年度合計 |
1季度 |
2季度 |
3季度 |
4季度 |
年度合計 |
|||||
|
|
|
鉻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有組織廢氣主要排放口 |
DA002 |
沖天爐廢氣排放口 |
顆粒物 |
- |
- |
- |
- |
18 |
0 |
0 |
0 |
0 |
0 |
|
二氧化硫 |
- |
- |
- |
- |
14 |
0 |
0 |
0 |
0 |
0 |
|
|||
氯化氫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氟化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銻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0.6 |
0 |
0 |
0 |
0 |
0 |
|
|||
二噁英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氮氧化物 |
- |
- |
- |
- |
13.75 |
0 |
0 |
0 |
0 |
0 |
|
|||
鉛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1.2 |
0 |
0 |
0 |
0 |
0 |
|
|||
錫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0.6 |
0 |
0 |
0 |
0 |
0 |
|
|||
鎘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硫酸霧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砷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0.24 |
0 |
0 |
0 |
0 |
0 |
|
其他合計
|
顆粒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銻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鉻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錫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硫酸霧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臭氣濃度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鉛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氨(氨氣)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鎘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氟化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砷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硫化氫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氯化氫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
|
全廠合計
|
錫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0.6 |
0 |
0 |
0 |
0 |
0 |
|
銻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0.6 |
0 |
0 |
0 |
0 |
0 |
|
|
顆粒物 |
- |
- |
- |
- |
18 |
0 |
0 |
0 |
0 |
0 |
|
|
鉛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1.2 |
0 |
0 |
0 |
0 |
0 |
|
|
SO2 |
- |
- |
- |
- |
14 |
0 |
0 |
0 |
0 |
0 |
|
|
砷及其化合物 |
- |
- |
- |
- |
0.24 |
0 |
0 |
0 |
0 |
0 |
|
|
NOx |
- |
- |
- |
- |
13.75 |
0 |
0 |
0 |
0 |
0 |
|
|
VOCs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